那湾浅浅的海峡
——访第四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山东大学代表队获胜选手
2005年11月27日,由国务院台办、广电总局、教育部主办,中央电视台与台湾中天电视台联合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决赛在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内地,台湾,澳门,美国和韩国的42所大学参加。由我校派出的管理学院03级赵懿,外国语学院04级宋晓明和经济学院03级曹斌三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经过校团委和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前期的悉心筹划,精心准备,以及选手们近一个月的艰苦备战,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其中,曹斌同学还获得了“最佳才艺”单项奖。这是我校在本项比赛参赛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本次比赛中为学校争光的三位“英雄”。
“山大是最棒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恭喜你们在第四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中勇夺桂冠,为我们山大挣得了荣誉!那么,你们是出于什么机缘参加了本次比赛呢?
赵懿(以下简称“赵”):是学院发出通知,号召大家积极报名,觉得有兴趣就报了。然后经过层层考察和筛选,不过曹斌实力比较强,是直接通过的,
宋晓明(以下简称“宋”):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去报名时已经过了截止日期,但我不想就此丧失这次机会,就去找到了院团委老师咨询,然后到校团委去毛遂自荐!(笑)跟负责老师谈了很长时间,老师可能看我各方面素质还可以吧,最终也就很荣幸地被选上了。
记:参赛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曹斌(以下简称“曹”):主要就是背题了。可以说,我们的赛前准备是非常仓促的,感觉就像是刚被选拔出来没几天就去参加比赛了!我们不像其他有些学校,提前一两个月甚至一年就开始准备,我们拿到题库资料的时候据比赛就只剩下两个星期了。而且发到我们手中的资料还不齐全,像题库就忘记了发给我们答案!以至于所有的题的答案都是我们自己找的。
记:这样对你们来说是不是比较吃亏?
宋:也不能这么说,在查找答案的时候已经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接触到了其他代表队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这在比赛中反而转化成了一种优势。其实当时比赛的时候出的题目,像“快速搜索”,这基本上都不是题库上的,这时候我们额外准备的那些就派上了用场。所以这个小状况可以说是反而帮助了我们,如果一开始就拿到了答案,我们的备战状态也许就会变成了一种消极背题的状态,消磨了时间。
记:题库有多少题呢?
赵:一年的就有4000多道,加上历年的就更多了。我们的主答宋晓明背了三届比赛的题库!
记:那真是太厉害了!
宋:其实也不是非常难背,有很多都是在中学学过的历史地理知识,现在温固一下就可以了。
记:当时的题库都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赵:各方面都有吧。有地理、历史、文学、体育、音乐、推理、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等等。
曹:其实我们的专业组和也很是适合参加这个比赛。我学经济、赵晓明原来是材料学院的后来转到外语学院,赵懿高中时学理,现在学管理,三个人都是集文理于一身了。
记:除了背题,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曹:最后两个周就是准备记忆光盘环节的内容和才艺表演。因为关于比赛资料迟迟没有到手,所以我们准备的时候已经很仓促了。本来准备了很多种才艺表演,比如我可以弹钢琴,赵懿可以敲扬琴,或者我和赵懿唱歌。但后来都被否决掉了,就在据比赛还有一周时间的时候,临时改成了演双簧。
记:为什么要改成双簧呢?
曹:因为表演唱歌和乐器的人太多了,不容易出新。我们要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要想一个新颖的形式。当时选择是要么是双簧要么是电影配音。就是要那种现场气氛好一些的节目。后来就选择了我和赵懿演双簧。
赵:现在回忆最后准备的那段时间真是很辛苦!排练已经不是用课余时间就能解决的了,我上大三课又比较多,没奈何就逃了一些课,结果现在要拼命地补!(笑)
记:看来三位是各有侧重,有所分工的是吗?
宋:我们的分工是这样的:我作为1号主答手,主要负责答题;赵懿是2号,除了答题以外主要准备记忆光盘,也就是情感叙述的环节;曹斌是3号主要负责才艺表演。
记:无论准备得是否仓促,比赛得日子却终究来到了。当时对自己有什么样的估计和期望?
赵:当时并没有想很多。其实当时我们心里还是非常没有信心的,不知道比赛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晓明在赛前的状态比较让人满意了,题背得非常娴熟,基本拿出一道题来都会。在比赛现场,也确实有很多的无法预计的突发事件。不过我们的对手基本上也都是“京外”的高校,和我们一样不具备地利优势,(因为赛题是提前分配好的,北京学校的赛题都相对简单些,很多“京外”学校认为其不公平。)所以心里压力也减轻了很多。
记:可以大体复述一下比赛的过程吗?
赵: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我们是11月21日早上六点坐火车去北京的。初赛安排的对手是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还有天津大学,我们对这个安排还是很满意的。
赵:初赛是24号的第一场。在初赛时第一个环节风采展示的环节,我们由于表现方式可能文气过重过于含蓄,所以得分最低。当时我们都傻了,心想,不会吧。回头看看带队老师,脸绷得特别的紧。
记:那你们是怎么从这种不佳状态中摆脱出来,后来居上的呢?
赵:当时我就跟他们两个说,放心,抢答题过后,最高分肯定是我们!说到“抢滩登陆”这个抢答环节,是由我来负责按抢答器的,因为我是从小弹扬琴的,所以手比较快。这个抢答器,并不是一按下去就会响,而是按到一个接触点的时候才响,所以我就总是提前把手放在抢答器上并且按下去到接近那个接触点的地方,等着主持人说“开始”,我们往往就能够以速度制胜。这个可以说是我们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取得抢答题最高分的关键,也可以说是赢得这次比赛的一个关键。记得后来天津大学的那个抢答手对我说:你怎么那么厉害,我们就是输在你的抢答器下了。
记:这个秘诀是你们自己发现的吗?
赵:也不全是,怎么说呢,我们平时也和其他学校的选手有交流,他们真的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比如在决赛前,初赛已经被我们淘汰的吉林大学的一个选手比我们按得还快,他就告诉我说,这个抢答器不是只用手去按的,在按的时候还有把手张一下。
曹:是啊,每道题我们基本都能够抢到,这个主要是靠了赵懿。当时场上的对手中央民族大学总是早抢犯规,而吉林大学又几乎一个都没有抢到,所以我们的优势很明显,全部是“2号回答”(我们是2号),呵呵。
赵:没有没有,三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嘛。主要是他们两个答得好。当时我站在中间,一边听题一边问,会吗会吗?只要听见说,“会”,我就一定会争取抢到。
赵:后来评委还评价说,山东大学的学生非常睿智,只要抢到就会。
记:在初赛里的这轮抢答题里有没有你们觉得自己回答得尤其出彩的题目?
赵:就是有一个关于歌曲《梁祝》的题目,全场没有人敢答,但是我们抢了并且出色回答了,是曹斌回答的。
曹:我弹了16年钢琴嘛,当然知道了。
赵:初赛是24号的第一场,晚上我们录节目录到9点多,而第二天就是要进入复赛日程了。那天晚上又去抽复赛的序号,忙到12点多。复赛那天一天都没有吃东西,而赵懿和曹斌都生病了,我也紧张得觉得脑子都空了。复赛第一轮的对手是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天津大学,这场比赛可以说我们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非常想要晋级。特别赵懿和曹斌他们都已经大三了,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来参加这个比赛了。
曹:是啊,来了就不想带着遗憾回去。
记:怎么会没有吃饭,又生病了呢?
赵:我们平时的比赛空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当时晓明把那三大本题库背得滚瓜烂熟,而我和曹斌都在讨论怎么把各自负责的部分做好。大家都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吃。复赛第一轮我是因为头天感冒,自己胡乱吃药又把胃吃坏了,所以更不能吃东西了。
记:那么赵懿你所负责的“记忆光盘”都讲了什么主题的故事呢?
赵:我在初赛讲的是《我的支教日记》,复赛的第一轮还是《我的支教日记》,第二轮则是怀念我们学校的名师冯沅君先生的。其实当时比赛的规则发生了变化,要求讲自己的故事,因此对于是讲冯沅君还是按要求换成自己的故事,我们考虑了很久,最后我决定顶住压力,仍然讲冯沅君,因为我相信我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当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当我上台开始讲到我们山大的冯沅君先生时,台下的一位评委刘洪先生脸上显现出了不满的神色。可能是觉得我违反了比赛的规则,没有讲自己的故事。他在打分牌上写下了“15”。我没有理会这个最低的分数,继续声情并茂地往下讲。当讲到冯先生生命住了医院,在病房里给学生上课的感人事迹时,说到“冯先生把你的病房变成了课堂!”我清楚地看到刘评委奖分数改成了“20”。讲到高潮部分,我已经是热泪盈眶,感觉冯先生就像我自己的老师一样!台下的评委显然也深受感动,刘评委最终将分数改成了“25”,最高分。那一段感情叙述非常成功!
记:曹斌就是凭借刚才提到的双簧表演获得了“最佳才艺奖”吗?
曹:是的。这个节目是由张扬老师客串主持人,进行表演提示,赵懿在后面配音,我来表演。先是被要求表演一个大姑娘急着找婆家的故事,然后就是要表演一个小孩子跟爷爷的事,最后表演一个傻子。但在比赛中由于时间的缘故,傻子那段被减掉了。
记:当时的现场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大家都在笑?
曹:是啊,效果非常好,因为亮相就是非常特别和富于戏剧性的。红头巾、绿夹袄,扎着小辫子,涂着口红,你想该有多夸张(笑)。
记:我想,促使这个节目成功的不仅是人物造型,更是你高超的表演技巧吧?
曹: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开始时真是很不习惯,感觉一个大男人演个大姑娘要多别扭有多别扭,很多女性化的动作根本就做不出来,只好找老师来指导。开始时还总是忘,就不停地练,尤其是手,(拈兰花指)“小女子年方二八”。还有走路时扭啊扭的动作,都让我花了不少功夫。不过后来一上台,那种化妆,那种气氛,自己就来感觉了(笑)。
记:所谓“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就是形容你了!
曹:其实这个才艺表演的准备还是比较仓促的。可以说到最后也没有完全定型。结果在第二场比赛表演的时候我和赵懿就出现了配合上的小失误,还说错了一句词。不过这个环节是不算分的,只要展现了我们的风采就好了,所以我们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答题上。
记: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在比赛中对其他学校的竞争对手了解的多吗?
宋:因为我们是抽签决定比赛对手的,所以没有办法跟每支代表队都碰头。在我们参加比赛之前只被允许看了一场比赛,了解一下赛场的情况。印象比较深的是北大代表队,跟他们接触就能感觉到北大在全国高校里的“老大”地位。他们的参赛队员都非常沉着稳健,很有“老大”的气质。而且北大对这次比赛非常重视,派出了以“北大校花”陈思思为代表的强力阵容,而且很多学校都派出了五至六名选手参赛(比赛对代表队选手的数量没有限制,只要求每场比赛有三名选手上场),而我们就只有三个人,连替补都没有,可谓背水一战。
赵:在比赛中,我们跟武汉大学代表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在决赛的“智慧共享”环节中,他们还帮我们答题了。
记:据悉,本次比赛参赛大学在往届以综合性大学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专业院校,你们认为他们有什么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呢?
宋:我觉得他们的到来主要是为比赛添彩的。比如中央民族学院的选手,一出场就是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两个代表大陆一个代表台湾,非常吸引人,而且他们很多才多艺,才艺表演异常精彩。
记:这是“知彼”的方面,那么“知己”方面,你们今年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你们觉得自己与历年的山大代表队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赵:其实去年山大派出的代表队也很强的。我们跟他们的区别嘛,大概是去年走的是吸引路线,派出的都是帅哥美女,而我们三个外形都不是那么出众吧(笑),走的是亲和性、娱乐性的路线。我们那三个可能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最帅的,但我们出来之后会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记:说到这里,我想起你们三个在决赛中的着装是很有特色的。赵懿一身粉红色的裙装,可爱的像个娃娃,而两位帅哥脖子上的领巾也是一大亮点!
曹:(三人大笑)那个可不是什么领巾,就是一块小手绢!其实当时扎上它实在是无奈之举,在着装上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才决定把手绢扎当领巾扎在脖子上,万万没想到效果还相当好!赛后很多人称赞我们的这个创意!
记:最后的冠军是怎么获得的呢?
赵:其实,在单项环节里我们的分数基本都不是最高的,除了“抢滩登陆”的抢答。但是综合起来,还是很有优势的。决赛的最后一道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最后一个选题,可以选择20分和30分的题,选20的话就和第二名平手,选30的,答对了就是冠军,错了就功亏一篑。但是我们想,既然已经拼到这个份上,就应该放手一搏,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所以我们毅然选择了那道30分的题。当时气氛非常紧张,我在一张纸上写下“必胜”两个字,激励大家。最终,很幸运地,我们答对了!
记:获得冠军一刻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宋:太激动了!在自豪了!尤其是听到台下人们纷纷打电话报告消息说“山大是冠军”,那时觉得已经不是为自己骄傲,而是为我们我们的学校骄傲,甚至是为所有的“京外”学校扬眉吐气!那一刻我会永生难忘!
记:当时你们获胜的消息很快就传回来,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我们也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曹:校领导对我们也非常关心,对我们取得的成绩非常惊喜,据说曲明军书记听说以后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好觉!
记:比赛已经过去了,现在回忆起那段“如火如荼”的日子,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赵:一切都太突然了,太出乎意料了!从出赛到复赛,再到决赛,感觉就像一场梦,一场美梦!以前在学校意识不到,但出去比赛才发现,其实我们山大的学生真的很棒,素质非常高!记得当我们进入决赛时,连一向以“老大”自居的北大学生都由衷地说:“你们山大人好强!”尤其是当我们获得冠军后,台下有人大喊:“山大是最棒的!”那时的感觉真是幸福,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誉,而是作为一名山大人而自豪,感到山大也能够胜过清华、北大这种我们一直在仰视的学校!比赛让我们对自己、对学校都充满了信心。
宋:我真的很希望明年还能再次参加这项比赛,还是由我们三个搭档组合。经过这些比赛的日子,我们已经成了非常非常好的朋友,一起经历了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日子,我会永远珍惜这份友谊!
记:在这次比赛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曹: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在自己的很多不足,明确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以后努力的方向。有比较才有鉴别,这句话真的不错。还有就是锻炼了自己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以平常心对待比赛的心态。比赛必有输赢,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比赛过程中淘汰了下来了很多代表队,其实他们的水平一点都不比我们低,他们都很优秀,但唯一缺少的也许就是一点点运气,我们很幸运,因此我们获得了冠军。
宋: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很多朋友,天南海北,国内外的都有。赛场上我们是对手,赛场下我们是朋友,经常一起吃饭,一起玩,真得很快乐。虽然大家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天,但是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赛后仍然在联系。
山大学子的台湾情结
记:据我们了解,决赛的女主持是来自台湾的和家馨,你们对于她的台湾主持风格感觉如何?
赵:我们对她的印象非常好啊!之前据说她是在台湾专门主持大型晚会,类似于大陆的倪萍一样的大牌主持人,但是跟她相处感觉她非常平易近人,绝对不会耍大牌、端架子。记得有一场比赛开始之前,我当时感觉非常紧张,和家馨看发现之后就专门跑过来安慰我,说你不要紧张,你们山大的选手很棒的,我印象非常深。当时我就很感动!
曹:和家馨在主持时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脑子反应特别快,很能活跃场上气氛!但是也很有性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初赛第二场的时候,由于一些规则的变动,影响了一些选手的成绩。这时和家馨就有些愤愤不平了,说你们怎么能对选手这么不公平,一直帮选手说话,为选手争取权利。当时我们都很感动。
记:本次比赛有四支台湾的代表队参加,分别是哪些大学的代表队呢?
宋:台湾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
记:在跟他们的接触中,对台湾学生的印象如何呢?
曹:觉得他们很有亲和力,在赛场上表现得非常自然,这几乎是大陆学生的共识了。在场下他们显得特别有礼貌,性格很活泼。这方面可以问小明,他跟台湾学生交流最多,是“台湾专家”。
宋:(笑)说专家可不敢当!可能是因为我主要负责答题,只要在赛前准备好就可以了,而他们两个在赛中还要准备和练习很多东西,所以相比之下我就比较闲,有时间和其他代表队的选手更多地交流。我认识的第一个台湾朋友是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洪曻平。当时过去跟他聊,先聊一些关于比赛的事情,几号比赛啊,对手是谁啊等等。聊了一会就说到山东大学。他说:“我以前就知道山东大学啊,孔孟之乡嘛,很好的地方!”台湾人很敬仰孔孟,而且似乎比大陆还要重视。要分手的时候,他很礼貌地用双手递给我一张名片,镶着金边的,很精致的名片,好像是为了来参加比赛,学校给他们统一制作的。当时看着这张名片我就感慨:我们还是准备不足啊!(笑)
记:有没有跟哪个台湾学校的选手关系特别好的?
赵:有啊,和育达商业技术学院的三名选手比较熟。他们的阵容是两女一男,三个人活泼可爱的像三个娃娃一样,在场上场下都非常活跃!我记得他们最喜欢问的就是“大陆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我们就说上网啊打球啊,相比之下发现台湾的孩子比我们会玩得多!(笑)然后他们就开始教我们一些小游戏,猜拳什么的。我们最喜欢玩一种“海带拳”,非常搞笑!(笑)我们答应他们要把“海带拳”在山大发扬广大!
记:育达商业技术学院最后获得了二等奖,可见实力也很强了!
曹:他们是以台湾分赛区第一名的成绩来北京参赛的。因为育达学院是一所私立学校,所以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来打响学校的知名度。他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参赛的都是大四的学生。选手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像有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很多大陆选手都不了解,他们就知道。我们在“记忆光盘”环节中讲到山大的冯沅君先生,他们也有不少了解。他们知识面之广博让我们都很佩服。
记:他们的才艺方面呢?
赵:他们的才艺表演是音乐剧,非常有特色,效果也很好。他们的舞台风格很开放很自然,这是大陆选手都不能比的。
记:有没有问起过他们对大陆的印象?
宋:他们说“大陆好大!北京好大!”(笑)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大陆,在他们的“记忆光盘”演讲中就说道:“我第一次来到大陆,既陌生又兴奋,就像第一天要上小学一样!”
记:跟他们以前了解的和想象中的大陆一样吗?
宋:他们说大陆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台湾方面对大陆的报道喜欢夸大缺点,肯定会有失偏颇。比如台湾朋友问我大陆是不是真的有很多“黑心货”,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告诉他们那只是极少的现象。
对于北京,台湾朋友说除了气候有些寒冷干燥不适应之外,其实北京很像台北,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而且在这里认识的大陆学生都很热情,对他们很友好。其实我觉得台湾的朋友更是热情友好。记得决赛那天晚上,颁奖结束以后,育达学院的选手邀请我们三个去吃夜宵。当时已经很晚了,曹斌和赵懿都已经休息了,只有我还有精神,就和他们一起出去了。当时我们去了永和大王,我本来想请客的,可育达的老师坚决不让,说他们获得了二等奖他非常高兴,执意要请我们。吃饭的过程中就聊了很多,说到台湾的小吃、台湾的艺人等等,然后说到山东,说到泰山、曲阜,说到山大。我向他们介绍我们山大的一些情况。最后育达的老师称赞我们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好,说“山大的选手有气质,知识掌握得牢固,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记:有没有谈到对两岸关系和一些政治问题的看法?
宋:台湾学生不喜欢谈论两岸关系问题。他们说台湾的政局很混乱,高层的意识与民众的意识是不同的。台湾的民众是很支持“三通”的,渴望对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做更深入的交流。你如果问他们是支持泛蓝还是泛绿,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认党不认人的,只要对台湾民众好就行了。
记:从他们身上是完全体现不出“台独”意识的,是这样吗?
宋:他们完全没有台独的观念,他们认为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一家人。虽然说他们会受到台湾媒体的影响,比如他们说“在我们国内”,指的就是台湾而不是中国,让我们听了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这只是因为受媒体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习惯的说法,并不是台独意识。
记:从台湾学生身上是否体现出台湾教育与内地的差异?
赵:台湾的教育方式更接近于西方。首先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都很高,说起英语来非常自然流畅,完全没有“汉语式英语”的痕迹。因为我也很喜欢英语,所以对他们的英语着实钦佩。而且他们要出国留学也很轻松。另一方面,台湾的孩子从十几岁就开始打工挣零用钱,打工是每个台湾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他们打工的收入也很高,据说最高一个月可以挣一万台币,相当于人民币2500元,打工一假期就有足够的钱来大陆旅游了!
记:据说冠军队有机会到台湾旅行?
曹:只是有这样的说法,具体何时实现还很难说。不过据说山东大学已经受到了台湾育达职业技术学院的访学邀请,什么时间去还要看学校的安排。不过我们是很渴望台湾之行的
记:如果能去的话,最希望去台湾的什么地方呢?
宋:日月潭啊,我这个人喜欢旅行,欣赏好风景。背题的时候就很向往日月潭了。
赵:我想去台湾大学看看。
记:希望你们的台湾之行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赵:可能就是这次比赛中台湾学生对我们起到的作用吧。希望能让台湾人也觉得大陆的年轻人热情友好,有礼貌,向他们介绍大陆的发展和现状,让他们对大陆有更多的正确的了解。
记:除了台湾选手,本次比赛还有来自香港、澳门和韩国、美国的选手参加,跟他们有更多的接触吗?
赵:我和澳门的选手接触也不少。我们山大代表队曾经和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代表队的成员一起到北京后海去拍外景,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他们派出的选手大都是内地学生,因为普通话说得比较好,有优势。其中还有一个来自山东青岛的。
我们还和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选手合过影。汉阳大学和山大有留学生的交流。像他们这样的海外参赛队不用参加初赛,可以直接进入复赛。
记: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如何呢?
曹:我觉得他们的到来,重点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和中国的大学生交流,为本次比赛添彩。像韩国来的选手汉语说得还不是很好,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代表队派出的都是中国留学生,其中温寒还获得了“最佳口才奖”,相当不错。
记:现在跟这些港澳台和海外的朋友还有联系吗?
宋:有啊。我们所有的参赛选手在QQ上建了一个群,平时大家经常在QQ上聊天。台湾的朋友经常留言:“我很想念你们啊!”我们就说:“我们也想念你!”平时也经常通电话,但是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是国际长途,话费很贵。我们都深切希望两岸早日实现三通,让我们和台湾的朋友能够更方便地交流!我觉得这次比赛让我们结交了很多来自港澳台和很多地方的朋友,我们会非常珍惜和他们的友谊!
采访中,宋小明的手机忽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台湾朋友的问候。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听着他们亲热的交谈,我们真正明白了,其实大陆和台湾之间间隔的,仅仅是那条浅浅的海峡……